查看原文
其他

乐山大佛端坐千年 背后有何玄机?

善恶抉择 2021-06-27

乐山大佛(图片来源:Adobe stock)
乐山大佛位于四川大渡河、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拥抱汇流处,是人类建筑的奇观,每年都有不少于250万游客前来瞻仰,这个景区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。
乐山大佛开凿始于唐玄宗开元初年(公元713年),当时不是为开发旅游,而是三江汇流处经常发生沉船事故,一位名叫海通的法师为了镇定江水之患,萌发了一个宏伟的梦想,把江边的大山变成一尊大佛像。三代工匠一斧一锤地接力敲凿山体,直到90年后大佛完全诞生。有意思的是,自从建了大佛之后,未发生过一起沉船事故。
大佛正对峨眉,脚踏三江,山是一尊佛,佛是一座山,蔚为壮观。在这里可以体味到岑参《登嘉州凌云寺作》中诗句“始知宇宙阔,下看三江流”的宏大意境。更为奇特的是,近年在这里又发现了巨型卧佛,仰卧于岷江之上,佛头、佛身、佛足分别由同属丹霞地貌的乌尤山、凌云山、龟城山的一部分组成。
乐山大佛高71米,耳长7米,鼻长5.6米,眉长5.6米,眼长3.3米,肩宽28米,手指长8.3米,脚背宽8.5米(图片来源:rduta/维基百科)
景区属于丹霞地貌,地质为红色的砂岩。乐山大佛高71米,耳长7米,鼻长5.6米,眉长5.6米,眼长3.3米,肩宽28米,手指长8.3米,脚背宽8.5米。乐山人民亲切地称这尊大佛为“大佛老爷子”。
在多雨的四川盆地,为了保证大佛像屹立不倒,1300年前的唐代国人运用了工程学的原理在山体中修建了两条密道,一条在耳后,一条在肩膀。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,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,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
在大佛的头顶,共有螺髻1051个。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,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。共18层螺髻中,第4层、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,避免雨水正面冲刷大佛面部。正胸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。两耳背后靠山崖处,有洞穴左右相通;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,但互未凿通,这些水沟和洞穴,组成了科学的排水、隔湿和通风系统,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。
游人登山可看乐山大佛细节,若乘船在江面上,可以看到乐山大佛更好的全景。(图片来源:Adobe stock)
乐山大佛是当今保存完好的最大的古代摩崖造像,依凌云山而建,背靠山崖、面临大江,大佛双手抚膝危坐,面对滚滚东流的江水,镇定自若。大佛手臂搭在膝盖上,形成长23米,宽8米的平台,面积相当于一个网球场大小。游人登山可看乐山大佛细节,若乘船在江面上,可以看到乐山大佛更好的全景。
大佛右侧是九曲栈道,是修建大佛时留下的。在九曲栈道顶部起点处观看三江汇合,应该是最佳处。据介绍,沿着栈道由上而下再上,走一个U字型路线,在栈道的不同部位观看到大佛不同的表情神态。在山顶看到的大佛,面容沉默;向下走一段看到的是大佛威仪万方,属于威严型;再向下看到的大佛,面带神秘微笑,走到大佛脚下,看到大佛高大威猛,神情严肃令人敬畏。
大佛各部位比例适度,钜细和谐,而这一切的却完成于1200多年以前。古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?我们不得不惊叹,称之为奇迹。更为神奇的是,大佛会变换面容神态,如1962年、1976年,大佛就曾因自然灾难而闭眼流泪。
《题凌云寺》
春山古寺绕沧波,石磴盘空鸟道过。
百丈金身开翠壁,万龛灯焰隔烟萝。
云生客到侵衣湿,花落僧禅覆地多。
不与方袍同结社,下归尘世竟如何?
上面这首诗,是唐代大诗人、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、南康郡王韦皋幕府任检校水部郎中的司空曙,留下的记叙当时乐山大佛竣工开光盛况的诗篇。诗歌围绕凌云寺和大佛的宏伟壮观作描写,江水围绕,气象开阔,地势雄峻,进而延伸到佛法的禅意,可谓意境深远,感受深刻,不愧是大历十才子之一的佳作。
下一篇:韩国史书研究:旱涝等异常天气预示战争来临
精選推薦救劫声明视频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